福建师范大学申请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考试
行政管理专业
《公共管理学》课程考试大纲
考试形式:开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参考教材(考生自备)
朱立言、谢明主编,《公共管理概论》(第二版),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
二、课程纲要
第1章 绪论
本章学习目标:本章主要讲述了管理与管理理论的演进、行政与行政学的发展以及公共管理理论的兴起、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与方法等。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掌握管理与管理理论的演进脉络,要熟悉行政与行政学的发展轨迹,理解公共管理理论的兴起,了解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与方法。
1、管理与管理理论的演进
掌握管理的定义与职能: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社会活动。管理具有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
理解共管理与工商管理的差别;公共管理是以公共组织为依托,运用公共权力,为有效实现公共利益而进行的管理活动,或者更为简洁地说,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工商管理主要是以企业组织(也称为私人组织)为依托并以营利为目的而进行的管理活动。追求的价值不同,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不同,权威的来源不同。
了解泰勒的管理理论
掌握管理理论的演进
2 、 行政与行政学
理解行政的定义
掌握现代行政的特征:(1)阶级性与社会性的统一。(2)理论性与应用性的统一。(3)规范性与权变性的统一。(4)综合性与独立性的统一。
3、 公共管理与公共管理理论的兴起
掌握公共物品概念及分类
理解公共管理理论的兴起
理解公共管理的学科特征
(1)就研究对象与范围来说,公共管理并不像传统的公共行政那样,将自己主要局限于政府行政机关特别是官僚机构的研究上,而是把研究对象扩大到其他政府机关(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和非营利组织或第三部门甚至私人部门的公共的方面。
(2)公共管理更具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
(3)公共管理将研究焦点由传统公共行政的“内部取向”转变为“外部取向”。
(4)公共管理也涉及大量的公共行政没有涉及的其他主题。
(5)公共管理既是实证
(6)公共管理将自身建立在当代公共部门管理的实践尤其是政府改革的实践基础上。
了解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
了解公共管理的研究方法(1)历史研究。(2)文献研究。(3)系统分析。(4)比较分析。(5)实验分析。(6)案例分析。
第2章 公共组织
本章学习目标:本章主要讲述了公共组织的内涵与外延。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影响公共组织的基本环境因素,理解公共组织的行为与过程,以及相关的组织理论,重点掌握公共组织的含义、结构。
1 、公共组织概述
掌握公共组织的概念及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从广义角度而言,可以将公共组织理解为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它既包括政府组织,也包括第三部门组织。而狭义的公共组织指的就是国家机关组织。
了解公共组织主要分类标准及类型
掌握第三部门行政模型的内容。
2 、公共组织的结构
了解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
掌握公共组织的结构
了解我国政府组织的结构
掌握行政体制的各类型的含义及优缺点
理解公共组织理论
3、公共组织的过程与行为
理解组织冲突主要表现形式与协调:(1)目标与顾客的冲突。(2)功能与领域的冲突。(3)目标间的冲突。组织协调主要涉及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因此可分为水平协调与垂直协调两类:(1)水平协调(2)垂直协调
了解个体行为三种模型、非正式群体行为的特点
4 、公共组织环境
掌握公共组织环境的基本构成因素
第3章 公共决策
本章学习目标:本章主要阐述了决策的概念,行政决策体制、程序,公共决策中的群体决策,等等。通过本章学习应理解决策的概念与类型,了解决策的价值前提与事实前提,掌握行政决策体制、程序,熟悉群体决策的主要内容。
1、决策概述
掌握决策的含义与特征:
了解决策类型的划分
了解决策的价值前提与事实前提的区别
2、行政决策体制
掌握行政决策的内涵与特征:行政决策是行政主体为履行行政职能所作的行为设计和抉择过程,它是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部门在处理国家政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所作出的决定。
掌握行政决策系统的构成:每一个决策系统内部又可划分为信息子系统、参谋子系统、决断子系统和监控子系统。这四个子系统各有分工,相对独立,又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共同完成公共政策的制定工作。
理解决断子系统的含义以及决断子系统在行政决策系统及其运行中的作用。
掌握行政决策体制的概念:行政决策体制是指行政决策的机构和人员等要素所形成的组织体系及其制度。当今世界各国政府的决策体制主要有独裁制、议会制和人民代表大会制三种类型,
掌握议会制决策体制及其在当代的主要表现形态
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决策体制
3、行政决策程序
掌握行政决策程序的五个阶段,理解各阶段具体设计与方法。
掌握目标确立的主要方法
4、公共决策中的群体决策
理解群体决策的优势与不足:群体决策的优势在于:
第一,群体决策能够集思广益,群策群力,集中更多、更全面的知识、技能和信息。
第二,群体成员在决策过程中,伴随着满意度的增加会表现出对决策的支持,从而使之易于执行。
第三,群体决策是组织中很重要的沟通形式,通过群体决策可以加强组织中不同人员的沟通。
群体决策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群体决策的工作程序较慢,需要比领导个人决策更长的时间。
第二,在群体沟通遇到障碍时,个人意见往往会受到某种因素的压制。
第三,因为决策的结果是由集体负责,所以决策群体易出现极化现象。
第四,群体决策时会出现利益的不同、观点的冲突。
第五,表面上是群体决策,但事实上,决策仍是由某个领导或小集团控制。第六,一旦决策失误,责任须由集体承担,从而掩盖了个人的过失。
第七,当组织不具备群体决策的条件,往往会带来非常不利的结果。
第八,把群体决策作为激励的一种手段的做法并不明智。
第九,在决策目标和问题情境不清楚时,不要采取群体决策。
掌握群体决策的几个主要的择案规则?
1.一票否决(全体一致)
2.多数决定
3. 两两对比法
4. 偏好次序表决法
5. 赞成投票制
6. 淘汰投票制
7. 正负表决法
8. 等级决定
第4章、公共组织中的领导
本章学习目标:本章主要讲述了领导的基本概念、与领导相关的主要理论、我国的行政领导制度等。通过本章的学习需要理解领导的基本概念,了解领导理论的发展脉络,掌握一些主要的领导理论,熟悉我国的行政领导制度。
1、领导与领导者
掌握领导的含义及领导的主要构成要素:从属性来看,领导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领导之中包含着很多科学的方法与规律。领导既是一种活动,也表现为一种能力,即影响力。因此,领导亦简单定义为影响力——影响人们心甘情愿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能力。领导的构成要素包括:(1) 拥有领导权威的领导者。(2)追随者。(3)拥有明确使命与目标的组织。(4)管理情境或领导环境。(5)领导行为。
掌握职位权力与个人权力及其它们的主要影响方式
理解领导权威
掌握公共组织领导者与工商企业领导者主要差异
了解领导者基本技能
2、有效领导与领导理论
了解领导理论的发展脉络
掌握麦格雷戈的X—Y理论:
掌握菲德勒的领导权变模式:菲德勒的权变模式指出,领导绩效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的合理匹配:情境对领导者的控制和影响程度;与下属相互作用的领导风格。首先要“确认领导风格”,其次要“确定情境”,再次是领导与情境的匹配。
3、我国行政领导制度
掌握行政领导制度各层次的具体制度
理解行政首长负责制
第5章、沟通、激励与协调
本章学习目标:本章主要讲述了公共组织中的沟通、激励与协调。通过本章的学习,要理解公共组织中沟通、激励与协调的含义,了解公共组织沟通的机制和模式,以及激励的机制和原则,掌握公共组织沟通与协调的方式、方法与技巧。
1、沟通
掌握沟通的概念及沟通的功能:沟通是把有组织的活动统一起来的手段,沟通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控制。(2)激励。(3)情绪表达。(4)信息。
理解信息失真的原因: (1)信息沟通中的“噪声”。(2)信息沟通中的情境转变。(3)信息沟通中情感因素的缺失。(4)反馈。
了解沟通类型与模式及倾听艺术
掌握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优缺点
2、激励
掌握激励及激励的作用:所谓激励就是指一个有机体在追求某种既定目标时的愿意程度。激励是组织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手段,其功能有以下几点:
(1)有利于鼓舞工作人员士气。
(2)有利于组织成员素质的提高。
(3)能够加强组织的凝聚力。
了解激励的各种类型:从激励内容上划分,可以把激励分为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两种类型。从激励的性质上划分,激励分为正激励和负激励两种类型。从激励形式上划分,激励又可分为内激励与外激励两种类型。
掌握激励的原则与机制: 激励机制就是在激励中起关键性作用的一些因素,一般由激励时机、激励频率、激励程度、激励方向等因素组成。它的功能集中表现在对激励的效果有着直接和显著的影响,所以认识和了解激励的机制,对搞好激励工作是大有益处的。激励原则可以多方面概括,这里主要阐述两点:
(1)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以精神激励为主的原则。
(2)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以正激励为主的原则。
3、协调
掌握协调的含义:协调是公共组织为了顺利地实现决策目标,而谋求自身统一和谐,谋求自身各相关要素匹配调剂、协作分工的一种行为方式。在公共组织部门中,由于人员众多、层次繁杂,不管分配任务时多么仔细,还是会有职责重叠的情况,如果没有正式的协调办法,工作中不容易做到互相配合。
了解协调的类型:依据不同标准,可以将公共组织的协调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1)对事的协调与对人的协调。
(2)内部协调与外部协调。
(3)认识性协调与利益性协调。
(4)促进式协调与纠偏式协调。
(5)合作式协调与应变式协调。
(6)会议协调与非会议协调。
理解与运用:协调的方法:协调有多种方式,要根据管理的需要和组织的特征灵活地采用。下面介绍几种工作中经常采用的协调方法。
(1)主体合流法。
(2)中间数法。
(3)冷处理与热处理法。
(4)当面表态法。
(5)谈心法。
(6)跟踪处理法。
掌握协调中要处理的各种关系
第6章公共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
本章学习目标:本章主要讲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概念、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的开发,以及公务员制度的相关知识。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了解人力资源的相关概念、由来等,掌握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以及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定义和主要内容,要知道我国的公务员制度与西方的不同。
1、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了解人事管理、人事行政的概念:人事管理就是指对社会组织中的人与事之间以及共事人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以期达到事得其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事竟其功的管理目标。人事行政其实就是人事管理,但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事管理,而是特指国家行政机关里的人事管理,用以区别其他社会组织的人事管理。
掌握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第一,人力资源管理将员工视为组织最重要的资源,强调人事管理与组织发展战略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传统人事管理则属于一种业务管理,主要着眼于人员配备及管理,如招聘、人员配置、薪酬管理等内容,将人力资源仅仅看成是在组织需要时才发挥作用。第二,人力资源管理不但考虑目前人才需要和人员配备,而且更着眼于未来,重视人力资源的规划与开发;而传统人事管理关心的则是眼前,为组织补充人员、培训雇员、发放工资、解决劳资纠纷等,很少作长期的人力资源预测、规划和开发。第三,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范围更广泛,内容更丰富,增加了人力资源规划、预测、开发、培训,业绩评估与奖励,雇员的沟通与参与等新的内]容;而传统人事管理的范围则较为狭窄,主要关注雇员招聘、上岗培训、工时记录、工资管理、劳资,关系处理等业务。第四,人力资源管理的体制及方式更加灵活,重视员工参与组织决策,培养其职业认同感、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而传统人事管理则体本制僵化,缺乏应变能力,将人当作物来管理,要求对雇员的刻板、严格的监督和控制,雇员也很少有机会参加组织的决策及管理事务。
了解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兴起
掌握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特征
了解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
2、公共组织的人力资源开发
掌握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含义及特点: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是指公共组织为了完成公共管理工作中涉及的人或事方面的任务,所需要掌握的方法与技术,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的预测与规划、选拔与使用、教育与培训、配置与管理等一系列的活动,目的在于提高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的能力和素质,使其在行使国家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特点:(1)战略性。(2)系统性。(3)动态性。(4)前瞻性。(5)社会性。
掌握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内容
掌握我国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任务
掌握加快我国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具体措施。
3、公务员制度
了解西方文官制度的形成及基本特征。
掌握西方文官制度中品位分类与职位分类的异同。
了解西方文官晋升制度的形式。
了解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形成
理解中国文官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区别
第7章公共管理的法律基础
本章学习目标:本章主要讲述了与公共管理联系密切的法律方面的相关知识。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了解法制发展的渊源,理解公法与私法的关系、公共管理的法律关系等,掌握行政行为的含义、效力,以及与公务员的个人行为的区别,熟悉行政复议制度、行政诉讼制度、行政赔偿制度等。
1、法治行政概述
理解法治行政与法制行政的区别与联系。
掌握法治行政的特点:法治行政的核心含义是法律高于行政。换言之,就是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必须由法律授权并依据法律规定。
具体而言,法治行政包括以下几方面特点:
1.职权法定行
2.法律保留
3.法律优先
4.依据法律
5.职权与职责统一
2、公法与私法
掌握公法的社会化的具体表现:1.从行政命令服从发展出行政协商指导。2.从行政统治发展出行政合同。3.从行政公法发展出行政私法。
理解公法与私法的关系
3、公共管理的法律关系
掌握行政法律关系及其特征表现:行政法律关系是经行政法规范调整的,因实施国家行政权而发生的行政主体之间、行政主体与行政人之间、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其他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公民、外国组织和外国人)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1)从主体上看,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2)从内容上看,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都与国家行政权力直接有关。
(3)从内容处分上看,当事人对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不能自由处分。
(4)从双方当事人所处的地位上看,行政主体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享有很大的优益权。
(5)从解决争议的方式上看,行政主体有处理行政争议的权力。
理解公共管理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
掌握公共管理法律的基本原则:1.有限权力原则。2.正当程序原则。3.责任行政原则。
4、公共管理行为
掌握行政行为的含义、内容及分类。公共管理行为可以分为行政行为和其他公共管理行为。行政法学上所说的行政行为有着特定的内涵,它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力,产生法律效果,具有国家行政管理目的的行为。它包括以下三层含义:
从主体上看,行政行为必须是行政主体所实施的行为;
从性质上看,行政行为是行使公共权力的行为;
从效果上看,行政行为是一种能直接或间接引起法律效果的行为。
掌握行政行为的效力:行政行为的效力是指行政行为合法成立后所具有的法律上的约束力。(1)先定力,(2)确定力,(3)拘束力。
掌握引起行政行为无效的原因
掌握如何区分行政行为与公务员的个人行为。
掌握违法行政行为的具体表现
了解行政责任的分类
5、行政救济制度
掌握我国主要行政救济制度
掌握我国行政诉讼制度不断完善的主要表现。?
第8章公共财政管理
本章学习目标:本章主要讲述了公共财政政策的演变,以及公共财政的收入和支出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财政政策发展的脉络,熟悉财政预算方面的作用和影响,理解造成财政赤字的原因及由于财政赤字带来的不良影响,掌握公共财政收入、支出的含义、特征、来源、影响等。
1、财政与国家职能的演化
掌握公共财政的含义及特征:公共财政就是以财政政策为工具,通过提供公共产品满足整个社会公共需要,并以此为出发点和归宿的财政。
公共财政的特点主要有:1.公共性 2.非营利性 3.规范性
了解公共财政的发展演变过程
2、财政预算
理解财政预算的功能:财政预算是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国家在一定时期预定的财政收支总量计划。预算包括国家财政收支的全部内容,它是在准确测算基础上的预计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活动的内容和方向。
1.预算是对公共支出控制的有效手段
2.预算是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政策取向的收支计划
3.国家预算是监督和调节国民经济,实施反周期的宏观调控的有力武器
了解预算年度与分类
掌握财政预算的原则
了解预算外资金及特点:
3、公共支出
掌握公共支出的含义,了解分类:从其本质上来讲,公共支出就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社会资源配置活动,是国家通过财政收入将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有计划的分配,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和社会再生产的资金需要,从而为实现国家的各种职能服务。
理解政府购买与影响政府购买的因素:
理解转移支付及影响转移支付的因素:
4、公共收入
掌握公共收入的概念及主要种类。:公共收入(public revenue),即财政收入或政府收入,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也可以理解为是私人部门向公共部门支付的为其提供全部公共产品的成本。公共部门取得公共收入的渠道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税收、公债、捐赠、使用费、规费,以及国有资产运行收益和国有企业利润等多种形式。
了解税收的含义及特征
掌握公共收入的基本原则:受益原则和支付能力原则。
了解公共收入规模的决定因素
5、财政赤字与公债
掌握财政赤字的含义: 财政赤字,亦称预算赤字,是年度国家预算或决算中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差额。在会计报表上,通常用红色字体把这个差额填入收方,以便使表上取得平衡,因此,称为赤字。结合实际,谈谈如何避免财政风险。
了解公债的含义:
理解与运用:财政风险与控制:财政风险是政府财政收入、支出或费用因各种原因产生出乎意料变动从而产生支付困难的可能性。
引发财政风险的因素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五点:
(1)法定的财政义务。
(2)或有财政义务。
(3)经济周期性波动。
(4)道德风险引发的中央政府为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债务承担的无限连带责任。
(5)其他可能对政府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的意外变故。
控制财政风险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转移财政风险。
(2)削减财政风险。
(3)财政风险分担。
第9章公共组织绩效管理
本章学习目标:本章主要从公共组织绩效管理的基本概况出发,介绍有关绩效管理的相关概念和原理,在理解基本概念的前提下,描述了公共组织绩效管理的兴起。对构建科学、合理的公共组织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相关知识进行梳理;介绍几种绩效评估方法,分析我国公共组织绩效管理的现状、问题,并提改进措施。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西方国家绩效评估兴起,中国公共组织绩效评估的历史沿革。掌握公共组织绩效评估内涵、公共组织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理解主要的绩效管理方法,掌握我国公共组织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及推进公共组织绩效评估的具体途径。
1、公共组织绩效管理概述
掌握公共组织绩效评估的内涵:所谓公共组织绩效评估就是根据绩效目标,运用综合的评估指标体系和科学的评估方法,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和定性的对比分析,对公共组织一定时期的业绩作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判断的过程。
掌握西方国家绩效评估的兴起。
了解公共组织绩效评估的意义
2、公共组织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掌握构建公共组织绩效评估的依据和原则:绩效评估指标确立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
(2)可操作性原则。
(3)硬指标和软指标相结合、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原则。
(4)系统性原则。
(5)导向性原则。
(6)法定原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的依据
(1)职能依据。
(2)绩效目标。
(3)评估目的。
3、公共组织绩效管理方法
掌握360度绩效评估反馈法的基本思想。
掌握标杆管理的实施过程。
4、公共组织绩效评估的改革与发展
了解中国公共组织绩效评估的历史沿革
了解公共组织绩效评估的局限性
理解与运用:公共组织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及推进公共组织绩效评估的具体途径:中国公共组织绩效评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制度规范欠缺。
(2)评估方法不科学。
(3)评估的短期效应明显。
(4)评估内容的局限性。
(5)评估结果的有限利用。
推进公共组织绩效评估的具体途径:
(1)加快绩效立法。
(2)完善组织体系。
(3)充分利用电子政府新载体。
(4)构建科学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5)建立多元化的绩效评估主体体系。
(6)评估结果要科学使用。
第10章公共组织战略管理
本章学习目标:本章主要介绍了公共组织战略管理的基本知识、战略管理的过程以及对公共组织应用战略管理的评价。通过本章的学习,需要了解公共组织重视战略管理的原因,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征;需要重点掌握公共组织战略管理的过程,这是本章的核心内容;同时需要对公共组织战略管理有一个正确的评价,从而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1、公共组织战略管理概述
了解公共组织战略管理兴起的背景。
掌握公共组织战略管理的内涵其基本特征:“战略管理”是以组织的战略目标为中心,根据组织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策略,确保其高效实施,并对其实施过程进行监控、评价,从而确保目标实现的科学或艺术。其特征有:公共性、权威性、模糊性、参与性。
掌握战略管理十大流派及其主要观点。
2、公共组织战略管理的过程
掌握战略管理过程的三种模式。
掌握公共组织战略管理的过程。
理解与运用:如何进行公共组织战略规划。
掌握公共组织战略实施的手段、相关条件、过程、作用。
理解与运用:如何进行有效的战略评估。
3、公共组织战略管理的意义与面临的挑战
掌握公共组织应用战略管理有哪些积极作用。
理解运用:公共组织应用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存在的问题
(1)战略管理的长期性与政府任期短期性之间的矛盾。
(2)战略管理专业性与民主性的矛盾。
(3)战略制定和实施过程的分离引发一系列问题。
(4)公共管理部门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动荡。
(5)战略管理整体性与部门化思维的矛盾。
改进措施。
(1)公共管理者应该树立长期观和正确的绩效观,发展前瞻性思考,注重战略实施的连续性。
(2)公共管理部门应该打破部门主义的限制,改变绩效考核的方法与侧重点,发展一种整体观与全局观,追求部门利益最大化。
(3)战略决策的过程中,在保证决策质量的基础之上,适当扩大公民参与,提高战略制定透明度,同时为战略实施减少障碍。
(4)促使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的融合。
(5)在战略管理过程中坚持有限理性模型。
(6)殊途同归。为了达到战略管理的目标,要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的管理方法,因为得到成功的结果远比规定得到这一结果的方法更为重要。
第11章公共组织的文化与伦理
本章学习目标:本章主要阐述了公共组织的文化与伦理方面的基本知识。通过本章的学习要理解公共组织文化的含义、公共管理伦理的含义,以及我国公共组织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掌握。共组织文化的类型、特征、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知识点,对我国公共组织文化建设的途径、方法,以及公共组织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1、公共组织文化概述
掌握公共组织文化含义与特征:即广义公共组织文化是指公共组织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公共组织制度和公共组织机构。而狭义的公共组织文化,则是指公共组织意识形态,即在公共组织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直接反映公共组织与公共关系的各种组织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行为规范和精神活动状态。特征: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抽象性与具体性的统一。稳定性与变革性的统一。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软约束性与强制性的统一。
了解公共组织文化的类型与结构
掌握公共组织文化的构成要素
掌握公共组织文化的功能
2、公共管理伦理
掌握公共管理伦理的概念及特征
3、公共组织文化建设
掌握公共组织文化建设含义:
掌握公共组织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理解与运用中国公共组织文化建设主要的不足与创新。
第12章政府治理工具
本章学习目标:本章主要讲述了政府治理工具的定义、分类,以及几种主要的政府治理工具。通过本章的学习,要理解政府治理工具的含义,了解政府工具的类型,掌握几种主要的政府治理工具。
1、政府治理工具概述
掌握政府治理工具的含义:政府治理工具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首先,治理工具的本质。其次,治理工具的结构化。最后,治理工具的可辨别性。
掌握胡德对政府治理工具的分类。
2、主要的政府治理工具
掌握组织工具的含义、特征及其主要形式:所谓组织工具指的是政府完全依靠自身力量来解决公共问题,实现政策目标的方式。在计划时期的政府管理中,政府往往不借助任何手段来影响目标群体,而是依靠自身及其下属、同级组织来实现政策目标。组织工具具有以下特征:(1)直接,(2)独立,(3)科层控制,(4)充分的资源利用。
掌握经济工具的优缺点。
掌握管制工具和信息工具的区别与联系。
掌握市场和志愿工具的特征与形式。
3
政府治理工具的选择
掌握如何根据绩效特征进行政府治理工具的选择。
了解如何根据公共问题的性质进行政府治理工具的选择。
第13章应急管理
本章学习目标:本章主要讲述了突发事件与应急管理的活动与原则,通过本章的学习要理解突发事件的定义,了解突发事件的分类、分级,熟悉应急管理的定义、基本特征、原则,掌握应急管理的七个主要机制。
1、突发事件概述
掌握突发事件的含义与特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所谓的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我们所说的“突发事件”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突发性。(2)公共威胁性。
(3)紧急性。(4)不确定性。
(5)扩散性。
了解突发事件分类、分级
2、应急管理的活动与原则
掌握应急管理的定义及基本特征:所谓的应急管理,就是为了预防与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将政府、企业和第三部门的力量有效组合起来而进行的减缓、准备、响应与恢复活动。
了解应急管理活动:应急管理包括四个阶段,即减缓(mitigation)、准备(preparedness)、响应(response)、恢复(recovery),分别代表应急管理中的四种活动。
理解与运用:应急管理的原则。
3、应急管理的主要机制
理解与运用:突发事件的科学预测预警机制、信息报送机制、决策处置机制、信息发布机制、社会动员机制、恢复重建机制、调查评估机制。
第14章公共组织变革
本章学习目标:本章主要讲述了公共组织变革的理论、实践及公共组织变革发展的趋势。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国外公共组织相关部门改革的基本情况,熟悉我国政府改革的基本历程、主要成绩、经验和教训,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和方向要有清晰的认识。
1、全球公共部门改革浪潮
掌握英国公共部门改革的主要步骤。
掌握国外公共部门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措施。
理解与运用:公共服务市场化、社会化。
2、我国的政府改革
了解我国机构改革历程
掌握我国机构改革的成就、经验及教训。
理解与运用: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和内容。
三、考试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公共组织如何有效的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
B、行政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
C、非政府组织的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D、政府管理管理公共事务的规律
(二)多项选择题
行政决策体制中决断子系统的作用有( )。
A、界定政策问题
B、确立政策目标
C、设计政策方案
D、选择政策方案
E、处理政策信息
(三)简答题
简述突发事件发生时如何进行有效的社会动员。
(四)论述题
结合我国实际论述公共组织文化创新。
(五)案例分析略(参看教材各章后的案例)
答题卡样式(请携带2B铅笔参加考试)
(注:以上试卷样式仅供参考,在特殊情况下,试卷题型、各题分值比例可能略有变动,最终以卷面题型及实际分值为准!)
很多人踏入社会后,基本没时间学习复习,更不可能说回去复读,然而现实社会很多又要求学历,这使得很多的社会在职人员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成人高等教育或和在职人士相关政策进行提升:
初中(含以下)、中专、高中学历毕业考生想要全日制大专学历的可以考虑下 二元制、高职扩招等政策;
初中(含以下)、中专、高中学历毕业考生无缘拿全日制大专学历的可以考虑 自学考试、成考(函授)、网教等提升政策;
更多相关资讯可关注vx公众号【高升专升本】或添加vx 18650190801 进行咨询。
|